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机器人大部分还是非人形的机械设备,如机械臂、机器狗,那有了这些“帮人干活”的机器后,为什么还要开发人形机器人呢?
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小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因进行分析↓
1.环境适应性优势
人形机器人设计灵感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结构,而人类身体结构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足以证明是非常高效的,适应性也是非常强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利用这种结构优势,执行多种复杂的任务,从简单的家务到复杂的工业操作都能应对自如。
加上现代建筑、交通、产品方方面面的设计无不是对人类身体尺寸和运动方式细致考量后的结果,因此,当机器人形态拟人化后,会自动模拟人类的行动方式来融入社会环境,如使用楼梯、门把手等,这样就无需对环境本身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或改造。
展开剩余67%2. 功能性优势
传统机器人基本上是按照人编写的程序完成特定任务,具有专属性,也就是说一种机器人只能干一件事情。而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更加智能,能够在多种场景中执行任务,极大地提高了通用性(人形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介绍)。
通过设计成与人类形态相似的机器人,它们可以执行类似于人类的任务,如开门、爬楼梯、操纵物品等,这些任务对于非人形机器人来说可能更加困难或无法实现。
3. 情感交流
当机器人有了人类的外表和表情后会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进而培养人们对机器人的信任和情感联系。这在教育、娱乐和家庭服务等领域尤为重要,可以显著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当年火遍全网的英国人形机器人Ameca,放到现在还是会被其逼真的表情惊叹不已。
Ameca“苏醒”瞬间
人类天生对熟悉的东西有亲近感,由于人类本身是双足生物,所以设计成类人形的机器人更容易与人接触,也更容易被人理解。这种设计使得人们更容易与机器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了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可接受性和应用范围。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过于逼真的机器人会让人产生恐怖谷效应,为什么不能是可爱一点的呢?
综上,机器人设计成人形是出于环境、功能、情感交流等多方面的考虑。这种设计不仅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人类生活环境和任务需求,还提高了机器人的社会接受度和应用价值。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发布于:北京市